友谊县人民检察院组织《第二十条》观影活动
时间:2024-03-01
来源:友谊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办公室高子纹
审核:张艳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进一步增强检察干警统筹法理情的能力,让检察履职更有温度。2月26日,友谊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全体检察干警观看有关法与情,讲述正当防卫、自我革命和人民至上故事的电影《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规定,聚焦正当防卫这一热议法条。正当防卫,是贯穿电影《第二十条》叙事始终的关键词。影片由发生在检察官韩明身上的三个故事串联而成:此前一起案件的被告人不服处理结果,认为自己是正当防卫而非故意伤害;儿子为制止校园霸凌打伤了教导主任的儿子,一直拒绝道歉;同事吕玲玲承办的一起故意伤害案存在认定争议,被副检察长更换承办人,指定自己主办……影片展现了韩明的内心成长,也从他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从不敢适用、不愿适用到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
观影感悟大家谈
第一检察部范国成:检察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司法机关,也是法律底线的坚定捍卫者。身为检察干警,应当摒弃其他杂念,将法治思想、正义理念贯穿生活、工作始终。要牢记选择司法事业的初心使命,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办案标准一一实现,让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能够在法治社会得以回应。
在工作中少一些个性、个人想法上确实没有坏处,但是在原则问题、底线问题上,像韩明、吕玲玲坚守自己内心确信的正义才是无愧于内心的选择。正如影片中台词描述的“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没有他们顶住各方压力的坚守,就没有最后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公正裁决,就没有刑法第二十条进一步觉醒的法治进步,就没有实现人民群众美好期待的结局。
第二检察部杨井超:看了《第二十条》,有泪水有幽默,同时也有深深的思考。影片通过检察官的所言所行,充分彰显了公平正义的内核与外延,让观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法律的力度与温度,也让我们知道执法者必须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让老百姓感受到希望踏实安稳信任,必须实现公平正义,因为法条存在的意义就是维护和保护他们有更美好的生活,立法的宗旨就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最后,作为检察干警,我们要时刻牢记“检察办案,办的是别人的人生”,执法司法人员的人生信条就是要回应公平正义。
第二检察部李莹:观看完电影《第二十条》后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里面有两句台词让我记忆深刻“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而整部电影也对这两句话进行了生动的诠释。身为一名检察干警,我们在守护好法律底线的同时,也要维护好群众心中公平和正义。我们的每一件案件,不仅要经得住法律的考验,更要经得住人心和历史的考验,用行动诠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三检察部池文博:通过观看《第二十条》,让我更清晰的知道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问题。法律代表的是公平正义,可公平正义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就不去追求真理。法律,是为了让坏人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电影《第二十条》折射了检察机关对于正当防卫性质认定上正在摆脱过去较为机械的司法习惯做法的束缚,实际上反映出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更高的需求。
通过观影活动,干警们纷纷表示,电影《第二十条》为观众和司法从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二十条”普法课。作为新时代检察干警,应当矢志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检察履职办案基本价值追求,要积极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把高质效落实到每一个案件、每一次监督、每一项工作中,把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融入检察工作各环节全过程,真正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让检察履职有力量有温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坚守检察初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普法小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